利用契约模式,让孩子形成自觉限制

我们平常赋予孩子的规矩,大部分都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,指导孩子用更合理的角度看问题。因为我们希望有朝一日,孩子能够养成自觉、自律的好习惯。到那一天,是我们放手的时候,也是我们放心的时候。孩子的羽翼丰满,养成了健康的三观,也有能力让自己在优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
这个目标听起来非常美好,但不少父母还是不懂从何做起,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完成这个“KPI(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)”?俗话说,“三岁看老”,一个孩子的童年时期,正是打基础的时候。我们必须调动自己全部的时间、精力以及智慧,培养出孩子的好习惯。

从我们给孩子树立规矩的时候,就要引导孩子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则。自由与约束并不矛盾,规矩是为了让孩子享受合理合法的自由,这一点做家长的首先要搞清楚。社会上和家庭里的规矩,孩子需要逐渐接触了解,而父母所要负责的就是监督和执行。如有违反,我们还要按照既定的惩罚措施,给孩子一点“教训”。

从大范围上来讲,合同也叫契约。如果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,能够利用契约模式,让孩子形成自觉限制,那么教育会变得可靠。家长只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,让孩子适应这个模式,就可以慢慢抽身,让孩子自主自导。

有人会质疑:“难道要跟孩子签合同吗?他那么小,根本不认识字,这该怎么办?口头协议有什么用?孩子前脚答应、后脚就忘得一干二净!”其实,契约模式既是一种培养孩子性格的方法,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模式。并非是要求父母严格的把规矩统统写下来,要求孩子签字摁手印,要求他们必须执行。这是职场里的做事风格,不该用在教育孩子上,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,养成好习惯不代表压抑他们的天性。如果不断强调需要达成的目标,进而对孩子施加非常大的压力,这样既容易破坏亲子关系,也会严重打击到孩子的积极性。

所谓契约模式,首先要求家长为孩子量身制定规矩,并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,做出惩罚措施。如果提出不合实际的要求,是孩子难以到达的程度,那么这种契约除了打击孩子的积极性,并不能发挥正面作用。比如,孩子都是喜欢吃零食的。当孩子看到周围小朋友都在吃,他也会有这种要求。大人都明白吃零食对孩子没有好处,但如果你提出“吃零食对身体不好,我们一点都不能碰”,这种大人都难以做到的要求,孩子怎么可能会同意。

但是反过来,满足孩子的欲望,同时又控制孩子的欲望,才有可实施的可能性。比如:“宝贝,吃零食对身体不好,但是我们每次只能吃一小块,不可以多吃。如果吃多了,吃完这些我们就不可以再买了。”这样的约定,既能让孩子接受,也可以让他学着控制自己的欲望。

我认识的一位二胎妈妈,对两个孩子的教育,她就很得心应手,运用的就是这种契约模式。这位妈妈上初中的儿子、上小学的女儿,性格都特别要强,非常容易发生矛盾。如果没有好的教育方法,他们的妈妈肯定会蓬头垢面、火冒三丈,搞不好每天家里都会鸡飞狗跳。

有一次,妈妈带着哥哥与女儿去操场上玩。因为哥哥非常喜欢踢足球,妈妈就让他自己去找伙伴组队去了。而女儿则跟着妈妈,两个人在操场上认识了另外一家人,两个女孩一见如故,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。

但是不大一会儿,哥哥就来找妈妈了。原来他在踢球的时候,不小心把腿摔伤了。虽然不算太疼,但是伤口流血,又恰逢夏季高温,需要回家处理一下。妈妈和哥哥就开始喊妹妹回家。但是妹妹呢,又恰好玩在兴头上,根本不想回家。

这时候,哥哥忍着疼痛,妹妹不肯妥协,妈妈就拿出手机:“妹妹再玩15分钟,我们定个闹钟,闹钟一响,我们就要回家了。哥哥再忍着疼痛,等待15分钟。这样是不是可以?”妹妹一听还可以继续玩,就答应了;哥哥身为小小男子汉,也没有提出异议。

很快,15分钟过去了。闹钟响起来的那一刻,不用妈妈提醒,妹妹已经跟小伙伴在告别,并约定明天继续一起玩。一家人没有吵闹,高高兴兴地离开了。当然,妈妈对两个孩子还提出了表扬:“谢谢哥哥的理解,受伤还会包容妹妹,耐心等待;谢谢妹妹,玩得这么开心,也记得遵守我们的约定。你们都非常棒!”

我们在采取契约模式的时候,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自觉形成管束的习惯。而不是完全戒掉孩子的欲望,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炎热的夏季,孩子难免会要求吃雪糕、冰激凌,除非孩子本身不能吃凉,否则大部分家长都会满足孩子的这个需求。

但是孩子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,对冰和甜两种口感都无法拒绝,他们会一步步地试探大人的底线。也许是要求每天吃一个,或者是两天吃一个,甚至有的孩子会提出一天吃多个的要求。如果家长不提出硬性要求,在孩子死缠烂打的哀求之下,成为一个不会说“不”的家长,就很容易害了孩子。相反,对孩子的一切欲望都说“不”,也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。

合同分甲方和乙方,当乙方完成了条约中的要求,那么甲方的承诺也应该兑现。我曾听说过一位家长为鼓励孩子好好学习,便答应他,如果考入班级前十名,就会送他新款的游戏机。孩子马上答应,契约达成。孩子为了得到奖励,拼了命的学习。每天回家不用家长督促,自己吃完饭就开始做作业、做习题。果然,孩子的付出提高了成绩,他考了第八名,令老师与同学刮目相看。

可当他兴高采烈地跟父母提出要游戏机时,却被父母敷衍:“不行,我后来想了想,打游戏耽误学习。我还是送你一套课外书吧。”孩子一听,马上开始撒泼打滚,争取自己的权利。奈何父母到最后也没给他买,换成了其他礼物。这个孩子,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考出那么好的成绩。回到家也没有丝毫的积极性,学习一落千丈。

为人父母,即是表率。想培养孩子的自觉性,首先要让自己成为言行必果的人。既然是契约而不是单方面要求,双方都应该拿出自己的诚意来,这样才能树立父母权威,培养孩子对契约的尊重。契约不是一张白纸,也不是一句空话,孩子的未来能否学会自我管束,就看父母如何展示“契约”的魅力!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